唐诗赏析(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原标题:"唐诗赏析(精选8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唐诗赏析(精选8篇)由网友“howman”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唐诗赏析,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唐诗赏析

篇1:经典唐诗赏析

经典唐诗赏析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只听见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个好朋友了!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责任编辑:admin)

篇2:唐诗赏析

这首

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对雪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注释

作者:佚名

⑴原注:“时欲之东。”之东:指东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时在大中三年冬。二首借咏雪而抒别妻之情。

⑵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玉女扉,借指闺室的窗户。寒:全唐诗校:“一作爽。”

⑶《白帖》:诸曹郎署曰粉署。

⑷《白帖》:“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此状雪下如梅花竞发。

⑸章台: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另有战国时秦国王宫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此状雪花如柳絮飞舞。

⑹曹植有《白马篇》,曹植马即白马。

⑺《宋书·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⑻旋:漫。

⑼桂魄:指月。

⑽梅妆:即梅花妆。

⑾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雅。”此以陆郎自喻。

《对雪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二首七律。这是两首抒写冬天景色的古诗佳作。其中“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就是描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对雪二首,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我们!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入彭蠡湖口》)。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玉京,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多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遂入云中。”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九垓,九天。太清,最高的天空。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冬日归旧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鉴赏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篇3:经典唐诗赏析

经典唐诗赏析五首

1、《行宫》

作者:元稹.唐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742-756)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2、《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赏析:

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说“诗忌说理”,应当说,诗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说理,而不是说诗歌不能宣扬哲理。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全诗四句二联,对仗工整、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之不朽之作。

3、《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4、《汉江临泛》

作者:王维.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象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赏析:

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 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 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 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5、《出塞》

作者: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经典唐诗赏析五首》

篇4:唐诗全集赏析

唐诗三百首全集赏析

《唐诗三百首》目录:

【第一卷: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

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秋歌

李白:长干行

孟郊:列女操

孟郊:游子吟

【第三卷:七言古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杜甫:寄韩谏议

杜甫:古柏行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山石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石鼓歌

柳宗元:渔翁

白居易:长恨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韩碑

高适:燕歌行·并序

【第四卷:七言乐府】

李颀:古从军行

王维:洛阳女儿行

王维:老将行

王维:桃源行

李白:蜀道难

李白:长相思·其一

李白:长相思·其二

李白:行路难

李白:将进酒

杜甫:兵车行

杜甫:丽人行

杜甫:哀江头

杜甫:哀王孙

【第五卷:五言律诗】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沈佺期:杂诗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王湾:次北固山下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送友人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春望

杜甫:月夜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登岳阳楼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归嵩山作

王维:终南山

王维:酬张少府

王维:过香积寺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终南别业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留别王维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新年作

钱起:送僧归日本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刘脊虚:阙题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送李端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司空曙: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蜀先主庙

张藉:没蕃故人

白居易:草

杜牧:旅宿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早秋

李商隐:蝉

李商隐:风雨

李商隐:落花

李商隐:凉思

李商隐:北青萝

温庭筠:送人东游

马戴:灞上秋居

马戴:楚江怀古

张乔:书边事

崔涂:除夜有怀

崔涂:孤雁

杜荀鹤:c宫怨

韦庄:章台夜思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第六卷:七言律诗】

崔颢:登黄鹤楼

崔颢:行经华阴

祖咏:望蓟门

崔曙: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李颀:送魏万之京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赠郭给事

杜甫:蜀相

杜甫:客至

杜甫:野望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登高

杜甫:登楼

杜甫:宿府

杜甫:阁夜

杜甫:咏怀古迹·其一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咏怀古迹·其五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韩翃: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春思

卢纶:晚次鄂州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元稹:遣悲怀·其一

元稹:遣悲怀·其二

元稹:遣悲怀·其三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李商隐:筹笔驿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春雨

李商隐:无题·其一

李商隐:无题·其二

温庭筠:利州南渡

温庭筠:苏武庙

薛逢:宫词

秦韬玉:贫女

【第七卷:七言乐府】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第八卷:五言绝句】

王维:鹿柴

王维:竹里馆

王维:送别

王维:相思

王维:杂诗

裴迪:送崔九

祖咏:终南望余雪

孟浩然:宿建德江

孟浩然:春晓

李白:夜思

李白:怨情

杜甫:八阵图

王之涣:登鹳雀楼

刘长卿:送灵澈

刘长卿:弹琴

刘长卿:送上人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李端:听筝

王建:新嫁娘

权德舆:玉台体

柳宗元:江雪

元稹:行宫

白居易:问刘十九

张祜:何满子

李商隐:登乐游原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李频:渡汉江

金昌绪:春怨

西鄙人:哥舒歌

【第九卷:五言乐府】

崔颢:长干行·其一

崔颢:长干行·其二

李白:玉阶怨

卢纶:塞下曲·其一

卢纶:塞下曲·其二

卢纶:塞下曲·其三

卢纶:塞下曲·其四

李益:江南曲

【第十卷:七言绝句】

贺知章:回乡偶书

张旭:桃花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闺怨

王昌龄:c宫曲

王翰:凉州词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早发白帝城

岑参:逢入京使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韦应物:滁州西涧

张继:枫桥夜泊

韩翎:寒食

刘方平:月夜

刘方平:春怨

柳中庸:征人怨

顾况:宫词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乌衣巷

刘禹锡:春词

白居易:后宫词

张祜:赠内人

张祜:集灵台·其一

张祜:集灵台·其二

张祜:题金陵渡

朱庆余:宫词

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赤壁

杜牧:泊秦淮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遣怀

杜牧:秋夕

杜牧:赠别·其一

杜牧:赠别·其二

杜牧:金谷园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李商隐:为有

李商隐:隋宫

李商隐:瑶池

李商隐:嫦娥

李商隐:贾生

温庭筠:瑶瑟怨

郑畋:马嵬坡

韩翎:已凉

韦庄:金陵图

陈陶:陇西行

张泌:寄人

无名氏:杂诗

【第十一卷:七言乐府】

王维:渭城曲

王维:秋夜曲

王昌龄:长信怨

王昌龄:出塞

李白:清平调·其一

李白:清平调·其二

李白:清平调·其三

王之涣:出塞

杜秋娘:金缕衣

唐诗名家作品欣赏: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陆游  ●苏轼  ●李商隐 ●杜牧

●韩愈  ●柳宗元 ●张九龄 ●王昌龄 ●王之涣 ●高适  ●刘长卿

●韦应物 ●岑参  ●元稹  ●李贺  ●张若虚 ●孟浩然 ●刘禹锡

●王维  ●屈原  ●陶渊明 ●欧阳修 ●曹操  ●陈子昂 ●温庭筠

《唐诗三百首》介绍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是孙洙,别号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乾隆十六年(1761年)进士。孙洙编选唐诗,是依据沈德潜(1673年—1769年)的《唐诗别裁》及王士祯(1634年—17)的《古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为主,杂以其他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的题材广泛,反映唐代的政治矛盾、边塞军事、宫闺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沈、隐逸生活等。但《唐诗三百首》也有一些遗珠之憾,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白居易《新乐府》以及皮日休等人的作品,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较为简明。朱自清著有《唐诗三百首读法指导大概》一文,近人金性尧根据《唐诗三百首》重新加注。

《唐诗三百首》编选背景

清代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收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常人难以全读;此后 沈德潜以《全唐诗》为蓝本,编选《唐诗别裁》,收录诗一千九百二十八首,普通人也难以全读。于是,清代乾隆年间 蘅塘退士 以《唐诗别裁》为蓝本,编选《唐诗三百首》收录诗三百一十首,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唐诗普及读本。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作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唐诗三百首》向来有几种注释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清李盘的《注释唐诗三百首》等,其中以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教为简明。

篇5:唐诗赏析

【原文】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一胡一 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一门 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

什么时候才能把一胡一 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篇6:唐诗赏析

一、《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诗人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篇7:唐诗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公元760年(肃宗上元元年)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作者简介

李白(72月28日—762年12月),[38]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2];《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3]。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二、对雪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

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注释

⑴原注:“时欲之东。”之东:指东赴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时在大中三年冬。二首借咏雪而抒别妻之情。

⑵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玉女窥窗而下视。”玉女扉,借指闺室的窗户。寒:全唐诗校:“一作爽。”

⑶《白帖》:诸曹郎署曰粉署。

⑷《白帖》:“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此状雪下如梅花竞发。

⑸章台:章台:古台名即章华台。春秋时楚国离宫。章华台位于潜江龙湾,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另有战国时秦国王宫地名和西汉长安城街名。在诗词中用章台和灞岸来代指柳。此状雪花如柳絮飞舞。

⑹曹植有《白马篇》,曹植马即白马。

⑺《宋书·符瑞志》:“大明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

⑻旋:漫。

⑼桂魄:指月。

⑽梅妆:即梅花妆。

⑾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雅。”此以陆郎自喻。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1]。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三、冬日归旧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译文

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洗涤,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只见一条碧绿的藤径延伸,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寒云。

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

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鉴赏

这首诗收录在《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旧山”就是大匡山,《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载:“太白旧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学者认为是公元7(唐玄宗开元九年)冬天。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这首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铺陈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结尾两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轻诗人又一次整装待发前的坚定誓言。

篇8:关山月唐诗赏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 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李白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笔法独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创新。诗人抒写了古代边防战士的艰难困苦,谴责非正义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以影射批判唐代统治阶级的穷兵黩武,表现了反对侵略战争的主题。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写都是为后面的做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离人思妇之情,在一班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与过于愁苦,与之相适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如果说李白的诗大多用“月”“旅”“酒”来排泄个人的愤懑的话,那么,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以上唐诗赏析(精选8篇)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热搜范文

劈山救母,劈山救母的故事(优秀5篇)06-04

入场解说词【优秀9篇】06-04

关于实施意见格式范本(通用3篇)06-04

微电影剧本怎么写 范文大全(共20篇)06-04

植物的现代诗(多篇)06-04

科学家发明成功的故事(共9篇)06-04

报关报检委托书(精选15篇)06-04

人事代理委托书格式(共6篇)06-04

公积金经办人授权委托书(共15篇)06-04

法人委托书(推荐12篇)06-04

最新范文

篮球运动员加油稿50字06-27

关于客服主管述职报告06-27

这个冬天有你很暖随笔06-27

外贸跟单电子简历06-27

初中五一日记500字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