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发布时间

本文是网站小编coco给大家分享关于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教案的撰写让我深刻理解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教案的撰写过程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

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

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50<100,100>50)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

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

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另外两幅图呢?

(x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眼见为实!

这时候,咱们该用哪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x +50>100)

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继续达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x+50<200、x+50=150、2x=200)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标准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

b.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

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x+50﹤2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初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

3.判断深化理解

出示“练一练”第1题。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4.描述生活

⑴说饮食(以图的形式呈现)(看图列方程)

①萝卜——“如皋萝卜赛雪梨”。

?图示:三只萝卜各x克,共重450克。(台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三香斋茶干——“只此一家”。

?图示:每袋x元,共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③白蒲黄酒——“液体长寿面包”。

?图示:一只杯子200毫升,另一只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黄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现数字)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与这瓶酒的净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给出信息后,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你会列方程吗?

提问: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变一变,你还会列方程吗?(300+y=500)

如果再变一变呢?(z+1.5z=500)

追问:刚才,同学们都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

⑵话运动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录音配合图片文字)

①播放录音(配图):“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张大爷每天早饭后忙完家务,就去休闲广场散步。他每分走x米,经过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显示文字:每分钟走x米,经过5分钟,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张大爷就去打太极拳。老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还有两名教练示范,一共有62人。

屏幕显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两名教练示范,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⑶赏美景

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

①护城河边,有两个著名的景点,它们的历史可悠久了!

?显示文字:水绘园有x年的历史,定慧寺比水绘园的历史长1000年,已有1400年历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古城如皋有内、外两条城河环绕,沿着护城河走,你会发现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

?显示文字:内城河上有x座桥,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桥。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如皋的盆景久负盛名,屡获大奖。

左边这一盆叫(层云叠翠),右边这一盆叫(蛟龙穿云)。它们都是名贵的盆景。

?显示:“层云叠翠”盆景的价格是x元,“蛟龙穿云”的价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再带你去一览“天下第一大寿星”的风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这里游玩呢!你找到他了吗?跟寿星像比怎么样?

?显示:小明高x米,寿星像总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还多1米,寿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课件播放达能佳钙饼干广告视频】

提问:为了创意的需要,广告中固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据调查,关于饼干本身的一个重要信息却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这条信息了吗?(1包佳钙饼干的钙含量=3杯牛奶的钙含量)

咱们消费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费!关于这条模糊的信息,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学生提问揭示相关信息。)

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结合课件演示)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数的产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初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和方法

经历小数的发现、认识过程和必要性,感知知识与生活以及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发现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习惯

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

课前准备:课件、电子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游戏:测一测(师生测)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看到过小数?

(2)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找的小数。(出示课件1、2)

2、揭示小数的产生:

师:像这些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时我们通常用小数来表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性质。(板书)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下以前学过的`东西。(课件展示第3张幻灯片)

二、探索新知

(一)教授新知:认识小数表示的性质

1、 师出示三个正方体,现在老师想把它平均分成若干分。请看一看,想一想有多少等分?

2、课件展示把正方体分别平均分成10份、100份和1000份。(课件上要展示出分的过程), 边分边问: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0份、100份、1000份)

3、现在老师再将每个正方体其中的某些部分涂上颜色。请讨论可以用哪三个小数表示这三幅图中的阴影部分,他们都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4、刚才我们总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你认为什么是小数呢?

5、师总结小数的性质。

(二)认识计数单位

(三)整理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三、课堂活动 (口答)

完成课堂活动第1、4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五、结束语: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希望与大家共勉: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设定未知数,列出简单方程并求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一、课题讲解

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

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场景图,问: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我们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来求一求水的重量。

师写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师:根据这个图,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

问: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

问: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比较一下:100+x=250与30+50=80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

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思考: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师在100+x=250的右边板书:x=150。

(7)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9)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简易方程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出示例题:

①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9-3,x=6。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

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解方程3x=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5)完成例题

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演整个解题过程。着重强调思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学生自学例题4。

二、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完全遵循课程大纲按课时要求编写教案,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力求做到重难点突出,精心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教师尽可能的创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突破自己,展示自己,同时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

(2)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的按题意求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0.63÷70.24÷0.30.65÷0.13

72÷1441.44÷0.65.6÷0.0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1.4835.3478.7852.864

3.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7.6024.0035.8973.996

做完第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探索新课

1.教学教科书p23页例7.

(1)出示例题7.(提问学生:一打是多少个羽毛球?)

(2)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列式19.4÷12

(3)依据单价=总价÷数量

(4)依据题意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值,保留时,一般只除到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教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提问:今天我们学了那些内容?你有那些收获?(出示课题:商的近似值)

(2)求“商的&39;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4人,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探讨真知。

然后让各小组汇报交流,达到生与生的交流,师与生的交流。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并且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准确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准确值,只要求出要保留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10、11、13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由具体的数和用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学生在近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字母表示数虽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接触,但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我们力图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方程及进入中学学习代数的基础,它不但对后面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生活和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课的教学中渗透着“转化”思想,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概括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然后教学运用这个规律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五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学会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与便利。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简单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使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便写法及平方的意义及读写法,会根据计算公式用代入法求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与符号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学。

1、出示图片。视频1

师:这些图片相信大家都认识吧,那么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kfc表示肯德基, cctv表示中央电视台 , nba表示美国职业篮球联盟。

2、出示扑克牌:j q k 视频2

师:这些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3、师小结:字母可以用来表示地名、方向,还可以表示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用字母表示数”,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活动一:探究规律(观察下面每行图中的数,按规律排列填写) 视频3

活动二:百宝箱——解密码 视频4

师:同学们想打开百宝箱,必须知道百宝箱的密码,它是由以下横线中的三个数字组成,请你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尝试找出规律,在算出图形或字母表示的数。

生尝试思考,并完成老师的提问。

师: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 指名回答问题。(师适当鼓励。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思考,我们发现可以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具体的数。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设计思路: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引入到代数的世界,这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质的飞跃。)

2.教学例题2。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棒,那哪位同学能记得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呢?(生语言描述。)

加法交换律为例,

师:若是我用字母a b 表示这两个数,那你们能否帮我把加法交换律表示出来呢?

生:a+b=b+a

师:其他的运算定律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

同桌间议一议,尝试用字母表示其他的运算定律。然后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视频5

运算定律名称 文字叙述(口述) 用字母表示 简写

师:这么聪明,可你们知道乘号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比如说乘法交换律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用圆点“ ”表示乘号。乘法交换律:ab=ba 。

师:既然这样,老师有一项艰巨的任务要交给你们,猜想:在这些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中,哪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呢?

生:乘号。

师:例如乘法交换律就可以怎么写呢?

生:ab=ba 师提醒:这个读作,a乘以b等于b乘以a 。

师追问:那种结合可以省略乘号不写呢?

生: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

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看到这些定律,你们对于字母和文字表述的运算定律有什么感觉?

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师板书优势: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性。通过积累、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

3.教学例题3:视频6

出示正方形问:我们学过正方形的什么内容?生: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师: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边长为a 。

师:通常情况下,用字母s表示面积,那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

生尝试写,然后师指名汇报,s=aa

师:你们看看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相同的字母。

师:s=aa 这样,两个相同字母或两个相同的数【0除外】相乘时,还有一种更简便的写法,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s=aa 中,aa =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还可以写作:s=a2 。

师:如果a为2,那么面积可以怎么表示? 生……(指名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

生尝试写,然后指名汇报, c=a×4 。

师:a×4 能不能用刚才学的知识,以更简便的方式来表示呢?

生:a4 、4a 。

师指出:省略乘号时,一般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c=4a 。

师:刚才我们学了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那么你们又没有信心利用公式来进行具体的计算?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促进学生体会用字母和含有字母式子表示数的意义及优越性。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用字母和式子表示乘法数量关系,以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活动(一):续儿歌。视频7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

小组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师: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数,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书写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数字“0”,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数时,通常不选择英文字母“o”。

活动(二):一段有趣的话。 视频8

小明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商场购物,车上原有30人,汽车靠站时,下去x人,又上来y人;汽车继续行驶,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场,一双袜子8元钱,妈妈买了a双,小明买了m米彩带,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组讨论: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题,让学生有话想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间中达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

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视频9

(让学生自由畅谈)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取材于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巳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找准认知起点,使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制地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老师的导入设计建立在本班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选择了kfc肯德基, cctv中央电视台 , 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及扑克牌上的字母,让学生感觉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法,例1让学生发现规律,学习可以用字母或符号表示一个数;例2、例3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以及自学课本独立完成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关注学生反思、内化的习惯

反思、内化与提升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核心,本节课有三处环节设计体现了这一特点。

1、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环节,教师不是灌输,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选择表示运算定律的方法,在交流中感情字母表示比文字表述简明、易记。

2、省略字母之间的乘号,教师让学生在自学中内化、运用再进行反思,强调“”代替“×”,不代替“+”、“-”、“÷”。

3、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本给学生自主尝试探索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年级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也是新课标倡导的。

三、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我在上完本节课后,紧接着出示了练习题,它们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且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同学们很容易用字母和文字表示比用已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但在强调正方的面积用字母表示的同时,个别同学还是不能准确把握a的平方与2a区别。针对这一点虽然在课堂上及时作了的处理,但是为了避免这一错误的再次延续需作进一步的强调。教师的过渡性语言和总结性语言略显简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评价同样也有得有失。更好地设计问题,更科学地评价学生还是我需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p93~94练习二十第3~1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学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步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提高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难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三角形的面积的练习。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第一要让你们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第二能运用已掌握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比一比,哪些同学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学得扎实,学得灵活?

二、指导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吗?(练习二十第3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三角形面积。

2.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6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独自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4.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8题。

(l)学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理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2)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三、巩固拓展

1.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读题,弄清题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对应的高。

(2)观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测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

(3)学生讨论、交流,共同解答问题,然后组织汇报。

2.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9题。

(1)教师出示题目。

引导观察,要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相邻两边的长度。

(2)学生独立解题。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3.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引导学生观察:a点是中点,把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平均分成两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两部分。

(2)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阴影部分面积和大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大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组内交流解题方法,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4.通过抓不变量解决图形面积问题

下图中三角形abd的面积是20cm2,bd的长为5 cm,dc的长为3 cm。求三角形adc的面积。

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尝试解答。

思路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三角形abd的面积

bd边上的高→这个高也是三角形adc的高

bd的长三角形adc的面积

dc的长

规范解答:

h=2s÷a s=ah÷2

=2×20÷5 =3×8÷2

=8(cm) =12(cm2)

答:三角形adc的面积是12 cm2。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教材第93~94页练习二十第5、7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热搜范文

办公室工作计划(实用版)11-29

办公室工作计划简单范本11-29

办公室工作计划报告范文11-29

2023年办公室工作计划11-29

办公室工作计划具体措施【7篇】11-29

学校办公室工作计划202311-29

综合办公室具体工作计划7篇11-29

办公室新一年工作计划及安排11-29

办公室工作计划1000字模板11-29

办公室明年工作计划怎么写11-29

最新范文

小红花教案5篇01-07

父亲讲话稿范文5篇01-07

大学计划作文6篇01-07

20以内的连加法教案最新7篇01-07

端午节商场促销活动方案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