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给大家分享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通用3篇的范文,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coco。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通用3篇》由白话文精心整编,希望在【第二课堂活动地点】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课堂活动地点 1
关键词 第二课堂;第一课堂;职业师范院校;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61-03
相较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职业精神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非常重视第一课堂教学,学校的各种资源,包括教师、经费、场所、实验室等都以保障第一课堂教学为主,而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处于边缘化状态,许多活动的条件得不到保障。本文通过对全国范围的同类职业师范院校进行调研,使用定性分析评价法与定量分析评价法,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掌握我国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状,找到自身发展不足,有的放矢地寻求提升方法。
一、第二课堂的内涵
第一课堂侧重于系统知识的学习与传授,是教学的主阵地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严谨性等特点。第二课堂侧重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是第一课堂的延续、拓展和补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等特点。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历史、传统、信仰、价值观、标准、假说、使命以及物质环境、办学实践等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之下形成的一种模式[1]。校园文化结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鲜活肌体。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书中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等。《新词语大词典》中解释是:第二课堂,亦称第二渠道,是针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进行的旨在加深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领域,开拓视野,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培养独立工作和创造的能力,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切教育活动[2]。
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从教学内容上看,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第二课程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第二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能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教与学共同参与,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结构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3]。第二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共同构成了大学人才培养系统。
二、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现存问题
此次调研走访了安徽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和部分中职学校,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00份,教师调查问卷400份,回收调查问卷1189份,有效问卷1162份。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师生座谈交流会,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如学校的第二课堂都会组织六大类别的活动,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科技学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其中,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占比较小,仅为26%,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占比为35.6%,而其他四项活动则能达到一半以上,具体见表1。
二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与参与程度不够。调查显示,学生对第二课堂重视程度不高,比例为65.8%,见图1。相对而言,教师不重视第二课堂的比例则更高,占40.6%,见图2。在问到学生“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时,53.4%的学生选择“较少,有时”,29.5%的学生选择“经常”,5.5%的学生选择“极少”,6.8%的学生选择“从不”。在调查教师“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时,选择“经常”的教师占35.9%,选择“较少,有时”的教师占10.9%,说明教师参加第二课堂的机会不多。
三是制度规范程度不够。高校对第二课堂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完全发挥受到阻碍。不少教师对待第二课堂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偶尔去或者很少去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很多教师即使参加,也把第二课堂看做硬性任务或被动受邀,没有理解第二课堂的真正内涵,见图3。
四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存在脱节现象。调查分析可得出,目前把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的高校很少,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随着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生数量倍增,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很多学校都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设施都首先保障第一课堂,认为理论教学相比校园活动重要得多,而忽视第二课堂,其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第二课堂育人模式构建
(一)内容:分模块、分主题,有针对性开展活动
第二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分主题、分模块开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时间安排选择各自的活动模块,通过开展不同类别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素养。通过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类活动,加强心理品质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形成健康心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学术与学科竞赛类活动,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形成较为深刻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活动,形成完善的理念和思维,发挥才能特长,提升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增强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形成奉献社会、投身公益的优良品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与创新就业类活动,熟练专业技能,激发个人潜在优势,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二)形式:推动创新,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趋向多元化,新形势下的职业师范院校第二课堂形式也应呈现多样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增加阅历,成为参c活动的主体。
高师院校第二课堂活动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基本要求与多样化发展相统一,按模块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并将第二课堂学分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过程,分类别、分层次加以推进,坚持约束与激励结合,科学制定考核方法,努力增强职业发展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实效。对于职业师范院校来讲,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多举办贴近学生专业发展趋势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操作能力、沟通能力,知行合一。
(三)途径:拓宽渠道,探究多方位发展空间
积极开发网上资源,如教学课件、媒体素材、学习手册、专家讲座、学生作品、文献资料、经典活动案例、校外实践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资源,为校园文化活动探究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有效途径。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以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为主,通过日常组织的学生长期社会帮扶志愿活动、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方式进行社会体验活动。积极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课题研究、专业实习、海外游学等创造机会,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学校科技园、综合实验室等资源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四)评价:完善制度,做好监督认定
为更好地落实好第二课堂育人模式,可制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在校期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考核评定成绩的唯一依据,通过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分类进行学分量化,与第一课堂学分共同构筑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各院、系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学生年级特点,对每个学期的活动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出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参加人、指导教师等,使每个年级在固定的学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
参 考 文 献
[1]杨晓江。美国学者视野中的校园文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0(10):59-62.
[2]朱九思。高等学校管理[M].洛阳:洛阳大学出版社,1997:1-3.
[3]郭广银,杨明,等。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41-42.
Study on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Yuan Dandan
Abstract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innovative spiri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vocational teachers colleges to launch the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that are the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activities and social work is smaller,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s not en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content is disjoint with that of the first classroom.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first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consciousness for self-managemen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n to establish the second classroom education model with the content modular, form diversification, resources enrichment and system perfect.
课堂活动地点 2
【关键词】教育改革 第二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规定的学校课时安排也体现了“减少基础学科的课时,加强第二课堂”的精神。“第二课堂”在中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什么是第二课堂呢?第二课堂又叫活动课、“第二教学渠道”,它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充分利用社会上各种条件,传递各种信息,让学生获得各种新的知识。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学质量。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应积极开展,但是要正确地对待它,不能盲目地搞,不能流于形式,要讲究质量和效果。中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有效地开展第二课活动,为第一课堂服务并不容易,它需要师生配合,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尽量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课堂要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第二课堂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活动的步骤,要遵循的原则和组织形式大体相同。一般来讲,中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了解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活动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活动内容,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目标应该是通过活动,加深对第一课堂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制定活动原则。一般来讲,第二课堂要遵循下列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紧密结合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脱离教学。活动以自愿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不同,一般不应强制学生参加,应加强宣传,吸引学生自愿参加。尊重学生兴趣,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他们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并养成好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精神。
第三,明确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第二课堂内容广泛,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具体内容。大体来讲,它包括社会性的政治活动、体育活动和与课堂活动有关的活动。如学科性的活动、科学性的活动、文艺性活动等。
第四,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开展校内外经验交流活动。各科、各班、各校都有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共同提高。
中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应统观全局,合理安排,使第二课堂开展的有声有色。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第二课堂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我校的历史课第二课堂活动。第一,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举办历史知识讲座;指导学生阅读历史读物;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讲故事、谈心得、开展讨论会。通过上述活动,不仅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办历史小报活动。通过办报活动学生相互评论,取长补短,交流经验,既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堂活动地点 3
【关键词】语言环境;第二课堂活动;英语教学
我国的英语教学经过了几十年的艰辛探索,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费时多,收效少”得令人担忧的局面。对此,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笔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英语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进一步探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探索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形式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议。
一、第二课堂活动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教学是确保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的关键,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然而,掌握语言这样一种交际工具不仅要掌握其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规则(usage), 还要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于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性,想要在课堂上使学生充分的培养和锻炼语言交际能力是不可能的,除了时间因素外,课堂的环境不同于实际的交际环境,不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最终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现象,而第二课堂活动正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之处。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最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效形式。
从另一方面来讲,课堂教学又是第二课堂的基础。首先,在形式上,第二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娱乐形式,它同课堂教学活动一样,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严密的大纲要求,在科学的安排下系统的开展。其次,从内容上讲,第二课堂活动不应该是无本之根、无源之水,它应该以高等教育服务这一原则为中心,使其内容紧扣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寓教于乐。要做到这两点,我们不仅要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各种形式都应该有一个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对其适合的人群以及活动效果都要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基于这些认识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第三,我们要将第二课堂活动作为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使其日益成为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一)开展第二课堂,创建英语学习的自然环境。处在我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学习的英语,即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的一门语言,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目的语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而缺乏自觉运用的环境。美国学者Robert W. Btair 就充分肯定了语言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实际上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之外,开辟一块属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 “绿洲”,在这里学习者可以完全的沉浸在英语的交际环境当中,增强语言信号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得对英语语言本身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历史等的感性与理性认识,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利于其理解并运用英语思维来进行思考和交际活动。
(三)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者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从而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第二课堂活动正是以一种新鲜的形式与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有兴趣去探索发现新事物,有了发现与收获,就有了前进的信心与勇气,学生们的创造性自然会发挥出来。
(四)第二课堂活动是“因材施教”的好形式。课堂教学对所有的学生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学进度。为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第二课堂活动以不同层次的形式和内容,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活动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它弥补了老师们片面追求教学的量而忽略了质的缺陷。
三、第二课堂活动探索的有效形式
我系在八年的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大的方面来讲,可以分为竞赛类活动、非竞赛类以及网络学习等三种形式。下面分别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竞赛类活动:在我系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开展了很多的英语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个级别的各种形式的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活跃了校园生活,也提高了广大同学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