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读后感(集锦16篇)

发布时间

原标题:"中华第一龙读后感(集锦16篇)"关于文章分享。 -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kaka001。

【简介】下面给大家分享中华第一龙读后感(共16篇),欢迎阅读!在此,感谢网友“安安”投稿本文!

中华第一龙读后感

篇1:中华第一龙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中华第一龙》。讲得是一条贝壳砌成的龙,虽然造型粗犷,色彩简单,却是珍贵的文物,被喻为中华第一龙。它又说,古时候人们希望拥有能控制自然力量的图腾,于是便创造了驼头、鹿角、蛇头……的龙,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文章还谈到龙在民族心目中又代表着吉祥、神圣,所以总能展现在建筑物、生活用品上。节日里,最隆重的活动就是舞龙;生活中,龙被带入词中表示赞扬、祝福……最后,作者总结道,“中华第一龙”印证了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在古代,龙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而如今,在我的眼里看来,龙还象征着祖国大好河山延绵不断;代表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节节高升。回首抗日时期,多少龙的儿女前赴后继,多少龙的传人壮烈牺牲;如今,“神五”“神六”成功发射,印证着这条巨龙的腾飞,而背后,却又是多少科学工作者的呕心沥血,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记得的汶川大地震,一个小孩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十天,却仍顽强得等到了救援队员的到来,这也说明了中华民族的坚强……

有一首歌唱得好:“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我们出生在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如今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今天,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明天为巨龙之腾飞而奋斗。

篇2:中华第一龙读后感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60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 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1987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特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看着这条五千年前的龙,我的感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

[中华第一龙读后感]

篇3:中华第一龙读后感

这篇文章主要写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贝壳砌成的龙。这个龙是五千年前的中国人用许许多多贝壳砌城的。他是从一个五千年前的坟墓里挖出来的随葬品。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之初就将龙是为自己的图腾。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民族。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的民族之一。据考证埃及文明跟中华文明是同期出现的,而在商过渡到周这段时期在美洲出现了奥尔梅克文明(玛雅文明的前身)。因此有人提出了“殷人东渡美洲论”中华民族还拥有许许多多分支。但是跟西方的人相比,中国人是全宇宙最聪明的物种之一,他们在五千年前就懂得用贝壳砌工艺品,在四千年前就有了第一个王朝,在西安的半坡遗址我还看到了六千年前中国人就有原始工业(制陶),会在自己的营寨周围修筑大壕沟作为防御工事,还会制作瓮棺来放置夭折的小孩的尸体。这些东西在西方的出现时间要比在中国晚几百年!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我所在的名族感到骄傲。中国人是何等的聪明啊。

篇4:中华第一龙主要内容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篇5:中华第一龙主要内容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的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里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篇6: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魄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知道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三、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音乐,同时课件展示龙的图片。

(从古到今,我们中华民族的生活,都离不开龙,从社会、到家庭、到个人。画面展示――配音乐)

2、引入课题:

(1)生活中,你肯定见到过许多龙的形象,能说说吗?(元宵节――龙灯、龙的风筝等)(生答)

(2)我们也是被龙的文化熏陶着的人,我们看过的许多文章中就有龙的影子,能说出一些带“龙”字的成语吗?(生说,并简要说说意思)

(3)看来你们还了解得挺多,那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更深入地研究研究龙。

二.初读课文,感受龙的形象

要求:a、自由读课文

b、读通课文,思考: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为什么说是“中华第一龙”?

三、分析课文,了解的形象

1、龙是什么?

(图腾、象征和希望、艺术形象、万能之神、化身)

A、什么是图腾?引入第2自然段,理解“图腾”:它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B、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然后引入下文。(美好的愿望化成了中华民族心目中的一条万能的龙)

2、龙长什么样?(生答)

A、出示: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

齐读,再读,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

B、齐读课文相关语段(小结:中华民族祖先把许多动物的优秀特点集中到龙的身上,构成了我们心目中的龙,为什么收集这些动物来构成我们心目中的龙)

读读第4自然段

四、了解龙的起源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用“因为DD所以DD”说(生答)

指名说,引导:正是因为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所以当他们看到――出示图片(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3、师:说得真好!我们了解一下龙的想象创造过程。

五、了解中华第一龙

1、关于龙的传说还有很多:有人说:龙是闪电、山脉、波浪、河流、蛇等,很多很多。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是在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有很大的不一样(读第一节)

2、虽然简单,但极其珍贵,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是为什么呢?(五千年、最原始、很粗犷、很简单),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富强,龙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丰满。

六、作业拓展

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中关于龙的传说很多很多,比如龙生九子……特别是在中国古典书籍中,像古代的英雄人物、帝王将相几乎都跟龙有关,让我们课外去阅读一些有关神话故事。让我们把龙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把龙的精神怎样发扬光大。

2、摘录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并写出一些带龙的词语。

篇7: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的:

1、通过以读促悟的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特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用具:课件、音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置疑导入。

1、教师置疑:同学们,你们知道龙吗?(生:知道)

那请你说说对龙的了解。

2、引入课题:

看来你们了解得还挺多,我们今天一起走进课文《中华第一龙》更深入地研究研究龙。

板书课题:中华第一龙(齐读课题,读好“第一”)。

二、初读课文,感受龙的形象。

1、齐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思考:龙是什么?龙长什么样?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

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惊涛骇浪、暴风骤雨。

(2)指名认读并解释词义。

(3)注意字形:濮、椽“弋”查“弋”部,如“式”、“鸢”“贰”。

3、交流:龙是什么?(结合书上的有关句子回答)

预设:

(1)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出示幻灯片)

什么是图腾?引入第2自然段,理解“图腾”:它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双头鹰是德国的图腾,大象是印度的图腾,满族人崇鹰,蒙古人崇狼,回族人崇狮)

(2)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4)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4、交流:龙长什么样?

(1)出示: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齐读,再读,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

(2)、过渡: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读读第4自然段。

三、了解龙的起源。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用“因为――所以――”说。

预设:

(1)因为古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于是祖先们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海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所以想象创造出了龙。

(2)指名说,引导:正是因为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所以当他们看到――出示图片,理解词语。

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

3、师:说(读)得真好!你们知道最早的龙是什么样的吗?

四、走进龙文化。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最早的龙是什么样的?(出示相关语句)中华第一龙有什么特点?(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2、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龙啊?(出示图片)齐读这段话。

3、这条龙是那里来的呢?(原始社会墓葬)

4、又为什么称为“中华第一龙”呢?(距今五千年)

5、“中华第一龙”说明了什么呢?(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

6、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蕴含着什么意义?(代表吉祥,象征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7、正因此,我们的民族逐步丰富龙的形象,才有了现在的龙的形象?让我们一起看看现在的龙。

8、我们的民族在逐步丰富龙的形象的.同时,也把龙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里有龙呢?

9、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现实生活中的龙。

10、你们还知道那些含有“龙”字的成语?(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

11、学到这你们体会到什么?(中华民族和龙有着深厚的情感,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渊源流长)

五、弘扬龙的精神。

1、“中华第一龙”的发现还证明了什么?(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2、你如何理解“传人”?(传承龙的精神)

3、等你们长大了,有出息了,出国了,外国人问你是哪里人?你们怎么回答啊?(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

4、目前,韩国已向世界文化组织成功注册了端午节、风水术,屈原、西施、都成了他们国家的人,现在正在注册汉字是他们国家始创的。听了这些,你有何感想?

5、前不久,韩国和美国拍摄了一部电影叫做《龙的战争》,韩国似乎也要把龙算作他们的原创文化了,如果有一天韩国人说龙是他们国家的文化,你如果反驳他?

6、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的传人》。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中华第一龙。

吉祥神圣力量。

我们是龙的传人。

教学反思: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感受龙的形象→了解龙的起源→走进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的这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对“龙”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教学中紧扣文本、以读促悟,加之课件的运用使龙的形象更加直观生动。课前的歌曲渲染,课后的歌曲升华,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弘扬龙的文化与精神。

篇8:《中华第一龙》教学反思

《中华第一龙》教学反思

《中华第一龙》这篇课文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这节课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在艾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教案一遍一遍地改,文本一遍一遍地挖,最终感觉收获颇多。这课的设计我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抓住文本当中的信息,重点了解龙的象征意义以及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关系。按照“提出疑问―抓住信息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习,把朗读课文、交流感受整合在思考与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力求指导学生了解介绍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即:信息量大,语言叙述简洁,初步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贯穿作文教学。

一开始,我播放了《龙的`传人》这支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接着以龙的成语这个游戏导入新课,然后围绕课题让学生进行预测课文的内容,学生预测都在我范围之列。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了课文中的信息进行学习,每一个信息点我都设计了相关的内容,例如: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我首先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什么是图腾,然后给学生补充一些其它国家的图腾,学生的兴趣很浓。在后面的教学中我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就是讲解第四自然段中两个连词于是、因此的用法,并告诉他们这两个词把文章的经脉联系起来,在以后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连词的用法使文章更加流畅。还有文章当中的一个排比句式的补充,这些都贯穿了作文教学。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语文教学还是得抓住文本让学生感受。其实一般的说明性文章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我们要不断地挖掘文本,要让难点和重点突出。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篇9:《中华第一龙》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华第一龙》时,我通过课内感受龙形象,挖掘出学生内心潜在有龙形象。在让学生对“龙文化”有兴趣之后,再将这个与龙有关的主题抛给学生,以“了解龙的起源,走进龙文化,感受龙艺术,弘扬龙精神”为主题线索,运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领学生追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从而让学生更为关注我们身边的龙文化,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摒弃其有悖于现代文明的隋性成分,从而秉赋和焕发龙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积极地为弘扬龙的精神而奋发努力。可以说,这节课只是龙文化研究的一个开端。第一题,借助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这一题,既是为了读准一些生字的字音,更是为了复习查字典。对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而《养花》一文要查的都是认识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这就复习了查字典的两种主要方法。

“濮”“犷”“蜥”“椽”“瞩”要查的部首很明显,读音分别是pú、guǎng、xī、chuán、zhǔ。“弋”是独体字,查“弋”部,读音是yì。第二题,“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哪些特点?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第三题,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怎样形成的?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龙这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文章的第4自然段具体讲了我们的`祖先创造这一艺术形象的过程。学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从龙这一艺术形象,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学生可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第四题,抄写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再写出几个带“龙”字的词语。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通过个人思考,再互相交流,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篇10:中华第一龙教学反思

《中华第一龙》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的一片文章,主要围绕“龙”从多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相关的知识。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反复的读了很多遍课文,仔细研读了教参中“综合复习”的使用方法,却还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挖得还不够深入。

本次的教学设计我结合课堂作业本以及课后习题设计了四个大板块。首先,从“中华第一龙”入手,让学生明确“这条龙”是指哪条龙,然后学生围绕第一段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这条龙;其次,围绕“图腾”,让学生明白图腾的含义,以及感受祖先创造图腾时内心的想法与这一形象包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历史悠久;接着由“图腾”切入,引出龙形象的构成,以及各个动物特点所象征的`含义,因为这个难度有些大,在同事的启发下,我设计了一个“我会选”的环节,教师先做一个示范,让学生从已有的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答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最后,通过生活中“龙”形象的存在,拓展延伸“龙精神”的传承,在心目中对“龙的传人”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明确具有怎样精神的人才配成为龙的传人。

在经过课堂实践后,我发现,课堂的环节之间安排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综合复习,着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我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设计的“我是解说员”环节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但是我没有将它做深做精,只是浅尝辄止,整堂课下来,越到后面,教给学生的东西反而越简单,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经过单老师的点播,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在无意之间曾靠近过“构建学习活动”这个大门,却很可惜的与之失之交臂。结束后,我针对之前课堂的不足之处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并再一次进行教学,发现,课堂都是教给孩子来掌控了,教师真正开始像教师了,只是牵引、解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整堂课结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自己提取有用的信息,将之概括、补充,并用自己的语言整理表达出来,在口语表达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这是一节课,却又不仅仅是一节课。在这节课里,我认识到了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性,真正懂得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语文”。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不断的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帮助学生走的更远。

篇11: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

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挖掘 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 创作)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上。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抒发了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练习题】

1.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文中括号里打“√”

2.本文是从 、、等方面进行说明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 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出同样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线画出来。(一句即可)

4.读了短文,你从龙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5.积累文中所有带“龙”字的成语: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阅读答案】

1 濮、犷、蜥、弋、椽、瞩读音分别是 pú、guǎng、xī、yì、chuán、zhǔ。

2 指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特点是用 贝壳砌成的,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3 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地解释,更没有控制 自然的能力。 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的图腾具备神奇的力量,就通过想象创造出了 龙,把它作为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 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 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4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

篇12:中华第一龙的读书笔记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儿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向马一样可以飞快的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里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中华第一龙的读书笔记]

篇13:中华第一龙优秀教案设计

中华第一龙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学会通过中心句的理解来阅读、感悟段落的内容。

3、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重点: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谁能说说带“龙”的成语,课件出示龙的词语,齐读。

2、引入课题:看来你们还了解得挺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课文。

3.板书课题,读题(读出第一的气势)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第一题,指名说你是用哪种查字方法查这些字的?“弋”字呢?(本身就是一个部首)

小结查字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要用部首查字法来查. 反馈纠正,齐读

男女赛读,齐读

过渡:打开书,默读课文,去领略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思考:龙是什么?边读边划。

三、初读课文,感受龙的形象

1、龙是什么?

预设: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龙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

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

课件出示齐读。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板书:图腾)

2、什么是图腾?引入第2自然段,理解“图腾”:它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3、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长什么样子?(出示) 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指名,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

过渡:这样一个龙的形象又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读读第4自然段(板书:起源)

三、了解龙的起源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呢?指名1,谁能用“因为――所以――”说一说把龙作为图腾的原因?

3.指名说,引导:正是因为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所以当他们看到——出示理解词语

4.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出示句子,接读)

指导朗读,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和比喻)真是太神奇了,谁来读一读!

5.探究研读: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看图片(还有很多特点,如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谁能根据文中的内容,把省略号的意思再说一些。(像驼头一样高大,像鹿角一样美丽,像蛇颈一样圆滑,像龟眼一样炯炯有神,像鱼鳞一样闪闪发光,像虎掌一样肥壮有力,像鹰爪一样坚硬锐利,像牛耳一样独特……)(小练笔)

6、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象征着什么?

6.龙.既能在天上飞.水中游.路上走.无所不能.神通广大,这样的想象意味着龙是什么?(板书:万能之兽、万能之神)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 我国古代各族人民除了以龙为图腾 ,还有以哪些为图腾?(课件)

7.小结: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就是希望(齐接读)

8.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结构这么复杂的艺术形象,谁来帮老师称赞一下我们的祖先?(小练笔)

四、走进“中华第一龙”

过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多么吉祥、多么美好的一个象征,然而现在的龙和以前的龙却有很大的不一样.

“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学生说.(出示第一段) 这就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虎形象,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它有什么特点? (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 别看他简单,但是却极其珍贵。指名生读第一段。

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谁也想读一读。

出示图片

看着这张图,你理解了什么是粗犷吗?

如果在50前,你看到这条龙,你还会用“粗犷”这个词来形容这条龙吗?你会怎么说?生读

3.看着这条五千年前的龙,你有什么体会或者感想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灿烂、历史悠久)生读

齐读第一段

五、感受龙艺术

过渡;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意义深远,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板书:意义)

1.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思考:龙蕴含着哪些意义?

2.分小组讨论 汇报:

3.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龙的形象存在?

你知道哪些龙的成语?

指名交流 后欣赏

4.船上有龙、桥上有龙、房椽上有龙,衣服上有龙,饭桌上有龙,节日里舞龙、取名字有龙等等,这都说明了什么呢?(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

齐读第5段

5.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歌曲《龙的传人》,让细细体会我们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意义非凡,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龙的传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在歌曲《龙的传人》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更鉴证了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同学们,如果将来有一天出国了,别人问我你是哪的人,你会怎么回答?如果再问你,中国人为什么是龙的传人呢?你如何回答。(龙是中国人的象征,所以我们是龙的传人。)

2、前不久,韩国和美国拍摄了一部电影叫做《龙的战争》,韩国似乎也要把龙算作他们的原创文化了,如果有一天韩国人说龙是他们国家的文化,你如果反驳他?

小结: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说,我—是—中—国—人,我是龙的传人.(学生大声说,板:龙的故乡)

板书: 中华第一龙

万能之兽 万能之神

篇14:中华第一龙的教案设计

中华第一龙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我们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我们能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3、我们能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2.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龙的图片,感知龙的艺术形象。

2、过渡:刚才我们听了歌曲,看了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龙的一篇课文——《中华第一龙》。

二、揭示目标:

1、我们能借助《新华字典》,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理解词语:图腾、万能之兽、万能之神等;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2、我们能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3、我们能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

三、探究新知:

学习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

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习指导(二):

1.什么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2.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巩固延伸

1、提炼“龙”的精神是什么?

2、把课文中带龙的词语抄下来,再写几个带龙的词语。

篇15:中华第一龙 阅读答案

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石上有两条鲜明的白色。直觉告诉我,这块石头可能有图案。石头上沾满泥土,一时看不清楚。我抱着石头来到’池塘边,用清水洗去泥土。真是出入意料,那两条白色的背面,竟是活生生的一条龙。当时欣喜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

这块雨花石,石质细腻坚硬,重3.5公斤。这么大且有图案的雨花石,并不多见。

你看,整块石头漆黑油亮,那条龙却通体雪白,反差明显,形象突出。龙头逼真。龙须、龙爪毕现。龙身弯曲,颇见力度。龙身、龙爪下有几片白 色,犹如升起的朵朵祥云,巨龙正在祥云之上昂首升腾。整个图案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充满动感。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在古代,它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在我国,考上状元的人叫登龙门,英雄、豪杰、俊才、智者也称为龙,诸葛亮就自称为卧龙。至于历代皇帝,则都说是龙的化身,龙颜、龙体、龙袍、龙床等等称谓,不一而足。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风鸣;武的气概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是吉祥的,是神圣崇高的。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马精神……都是赞颂,都是祝福。

欣赏这块有着龙的形象的奇石,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首家喻户晓的歌:“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

篇16: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

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

中华第一龙

在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条用贝壳砌成的龙。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然而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它是从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挖掘 发掘)出来的,考古学家称它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说明中华民族在形成初期,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古时候,各个民族都会选取某种动物或某种植物作为图腾,以它作为自己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龙,并不是一种实有的动物,而是一种艺术形象,是我们的祖先通过想象(创造 创作)出来的。

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比如,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于是,我们的祖先便希望自己的图腾具有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大河那样的雄姿,让它像鸟一样能腾云驾雾,像鱼一样可以在水中游弋,像马一样可以飞快奔跑……因此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小学《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小学《中华第一龙》阅读答案。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能之兽、万能之神。

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不少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雕在房椽上、桥梁上、舟船上,刻在胡琴上、拐杖上、刀剑上。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父母希望孩子有所作为也被称作“望子成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带有“龙”字的词语,都表示赞颂或祝福。歌词“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抒发了我们民族的壮志豪情。

“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再次证明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练习题】

1.选择恰当的词语,在文中括号里打“√”

2.本文是从 、、等方面进行说明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 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文中找出同样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用“~~”线画出来。(一句即可)

4.读了短文,你从龙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5.积累文中所有带“龙”字的成语:________

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阅读答案】

1 濮、犷、蜥、弋、椽、瞩读音分别是 pú、guǎng、xī、yì、chuán、zhǔ。

2 指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特点是用 贝壳砌成的,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3 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做出科学地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我们的祖先希望自己的图腾具备神奇的力量,就通过想象创造出了 龙,把它作为民族的象征和希望。 从龙这一艺术形象, 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 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4 课文中带“龙”字的词语有:望子成龙、生龙活虎、龙腾虎跃、龙凤呈祥、巨龙腾飞。带“龙”字的词语还有很多,如,盘龙卧虎、虎踞龙盘、龙潭虎穴、龙马精神、车水马龙、龙飞凤舞、画龙点晴

以上中华第一龙读后感(集锦16篇)的内容,由学练范文网搜集整理分享。

热搜范文

身边的风景作文7篇01-10

身边的风景作文精选8篇01-10

关于战争的作文6篇01-10

做可乐鸡翅作文优选5篇01-10

写可乐鸡翅的作文参考5篇01-10

身边的风景作文通用8篇01-10

身边的风景也动人作文模板7篇01-10

写可乐鸡翅的作文7篇01-10

做可乐鸡翅作文5篇01-10

地球变形记作文5篇01-10

最新范文

中华第一龙读后感(集锦16篇)05-23

电气工程专业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3篇)05-23

读《景阳冈》有感05-23

网络安全学习心得感想(精选9篇)05-23

课文《青山不老》读后感05-23